教学目标:
1. 理解文中“横卧、横贯、人声鼎沸、浩浩荡荡、山崩地裂”等词的意思,分类摘录,通过复述钱塘江大潮变化的过程,积累优美的语段。
2.学习课文抓住声音和形态的变化,描写景物动态变化的方法,理清动态景物的表达顺序。开展群文阅读,发现多数动态景在描写上的共性。
教学重点:学习课文抓住特点,从多个角度介绍景象,读写结合,开展习作训练。
教学难点:通过品读重点语句,想象画面,感受钱塘江潮之“奇特”,领略大潮的壮丽雄奇,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教学环节
1.梳理画面,了解写作顺序。
师:齐读课题,由“观”入手,据词定义。“观潮”和“天下奇观”的两个“观”分别是什么意思?
生:“观潮”的观:看到的景象。
“天下奇观”的观:景观
师:读课文,想象画面,理清画面的顺序
先写潮来前,再写潮来时,最后写潮退后。
(对学生读到的画面进行梳理,学习课文按照潮水变化的过程有序的介绍。)
2.学习动态变化的写作方法
借助画面,复述钱塘江大潮的动态变化
(1)聚集画面,明确画面有重点。
(2)品读语句,发现描写有层次。
(3)方法迁移,巩固描写方法。
(4)总结方法,形成动态变化图。
(5)迁移方法,补充动态变化图
观看视频,关注潮水的动态变化。
借助动态图,试着做一名解说

3.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,梳理画面,聚焦3.4自然段。
(1)师:读第3自然段,找出描写最奇特的画面,圈一圈,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。可以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来交流。
(2)朗读时要注意气势的变化。
仿照3段,读读4段,圈画奇特画面,朗读展现出来。
体会比喻手法的精妙。如“千万匹白色战马”,可以和绵羊作比较,体会潮水的气势和比喻的准确。
选择一个句子,用朗读展示磅礴的气势。
(3)师总结:作者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动态变化。
4.自学第5段,补充动态图。
师:复述变化过程,交流内容
生:先是风平浪静,再是出现了一条白线,大潮在发生变化。
闷雷滚滚,潮水很有气势。
3-5人交流展现自己认为奇特的画面。
选择3-5名同学交流,大家评价。
抓住关键词“出现了一条白线”“风平浪静”“闷雷滚滚”
比较“横贯”和“横卧”,用手势帮助区别,体会用词的准确。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两丈多高。
5.读出画面感。
要点:作者按照从远到近及时间变化的顺序有序地进行描写。
摘录关键词语,根据声音和形态来分类。
评价维度:1.抓住潮水的特点。2.凸显声音形态变化。3.语言表达准确。
6. 回顾学习
梳理结构,完整复述变化内容 (生2-3人尝试,及时鼓励)
7.布置作业: 分类摘录,积累词语。
8:板书设计
观潮
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