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想来,那应该是过去很久的事了。久到,他的名字于我,已经颇为陌生。不过时光总会轻轻得拂去那些记忆中的碎片,而把最珍贵的留下来。比如那个午后,男孩的窘迫还有那眼角闪过的泪光。
算下来,应该是我成为老师的第三年。秋学期的开端,我接受了一个新的班级。同样是稚嫩的面孔,却更陌生了几分。第一堂课,我似乎讲了很多东西,却又好像什么也没说。只是在盯着那张印在白纸上的花名册,努力地记忆着每一个名字对应的面容。新学期的第一堂课,我为他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。或许应该算作日记,记录下开学第一天你的小伙伴。
新学期伊始的作业,总不需要太过操心。第二天,收上来的本子,整整齐齐得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。虽然字迹依然稚嫩,很多汉字也都是用拼音来表示,但每个人都在那薄薄的本子上,同我分享着属于自己的友谊。有的是一个,有的则很多。比对着花名册上的数字,我清点了一番,发现竟少了一本。
“开学第一天便没有交作业”,这样的做法,似乎有些近于“挑衅了”。我压着怒气,把批改完的作业抱回了教室。孩子们似乎也看到了我面容中的严肃,乖巧得坐在座位上,一言不发。
“全体起立”,我轻咳了一声,让他们都站了起来。然后念着花名册,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将自己的本子拿下去。末了,教室的中央,只有他还在站着。他盯着我,小脸通红。或许是知道了自己的错误,在我把目光转向他的瞬间,他把头低了下去。
“为什么没交”,我的语气提高了几分。
“没写”,他嗫嚅着,良久,才小声地回答我。我走过去,看着他的一双小手,用力地捏着自己的衣角。眼眶中,竟然已经有了泪花。我轻轻敲了敲他面前的课桌,问他,“没有写,是不是你没有自己的小伙伴呢?”
“有的”,他急忙仰起头,回答我。
“那就和我们分享一下吧”,我回到讲台上,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回复。
犹豫良久,他才缓缓开了口,“其实我有很多小伙伴的,我俩原来都住一个小区”,他怯懦得指了指坐在他前面的小男孩,看我没有生气,才又大着胆子,把其他小伙伴的名字也一一念了出来。
这一堂课,他自己说了差不多十分钟左右。内容,早已不是一篇日记可以覆盖的。脸上的神情也随着话语的增多,而逐渐放松了下来。甚至最后,还吸引了别的同学一起参与讨论。一场批评,最后成了孩子们叽叽喳喳的交流大会。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神采,我没有选择打断。
课后,我把他叫到身边,摸了摸他的头,弯下腰对他说:“你课上讲的多棒啊,老师相信你写出来会更好!明天一定要把作业交给老师,好不好?”小男孩使劲的点了点头。
第二天我刚进班,就看到一个作业本安安静静的放在讲桌上,我抬起头看向小男孩,正巧他也正看着我,我冲他笑了笑,他也高兴的回了我一个笑容。
此后,我对这个男生变得格外关注。他再也没有拖欠过作业,课堂之上的表现也一直比较活跃。我不知道他原来的性格怎样,但我想那一节课,真的让他受益良多。或许,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吧,老师于学生而言,只是他们成长路上的扶持者,而不是某种刑罚的实施者。与其说是育人,倒不如称作助人,更为恰当。
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偏差,这个男生现在也已经迈入了中学的大门。虽然一直都没有他的消息,但其实我对他甚至有着一份感激。一个优秀的学生,应该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。同样,一个老师,也应该感谢不同学生所带给自己的多样的教育经验与心得体会。
不知道这个已经长成大孩子的男生,是否还会记得那堂课上的自己。但我却一直忘不掉这件事情。或许,每一个孩童的心里,都藏着一根永远不会熄灭的蜡烛。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把这根蜡烛点亮,让他们借着这微弱的光,能够看清未来的路。
评论
还能输入140字
用户评论